注塑脫模機構的設計原則

發布時間:2012-03-02 來源: 環球塑化網 專題: 材料研發 打印

  制品頂出是注射成型過程中的最后一個環節,頂出質量好壞將直接影響制品的質量,設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。

  1) 頂針位置設計的一般原則:

  1、頂出要平衡,頂針必須均勻布置,以防頂出后膠件變形。

  2、應注意塑件的美觀性,盡量將頂針布置在產品裝配后看不到的部位的地方,這一點對于透明制品尤其重要。要知道,任何頂針都會在膠件上留下痕跡,而且隨著頂針在生產過程中的不斷磨損,這種痕跡會越來越明顯。

  3、頂出力必須作用在制品能承受最大頂出力的部位,即剛性好,強度最大的部位.如壁邊,骨位、柱位下面,殼體側壁,作用面積也盡可能大一些(即盡可能選直徑大的頂針),以防塑件變形或損壞。盡量避免受力點作用于制品薄平面上,防止制品破裂,穿孔,頂白等。如筒形制品棄用頂針頂出而選擇推板頂出。

  4、頂針盡量布置于膠件的拐角處。

  5、為防止制品變形,受力點應盡量靠近型芯或難于脫模部位,如細小的柱位與骨位。

  6、頂針應盡可能對稱布置。

  7、為方便水口脫落,在水口轉角處應落水口頂針。

  8.頂針應落在最有利于成品出模,即脫模力最大的地方;頂出力必須施加于膠件的最底點,將膠件推出,而不是拉出。

  9、成品上有較深凹位時,一般在內骨底落Φ7/64”或Φ1/8”頂針出頂針柱或跟客戶要求主骨兩測傍骨出頂針柱。

  10、啤PP料及K料可采用垃圾釘頂出。啤abs等其它塑膠,當頂出力很小且成品上不允許留有頂針痕跡時,也可以采用垃圾釘頂出。

  11、頂針應盡量落在較平的地方,如果落頂針處斜度較大,頂針應磨成階梯狀以增大頂出力,或在不影響功能的情況下加大箭腳或頂針柱。

  12、局部膠位較深時,由于脫模力大,輕易頂白或頂穿,在不影響功能的前提下,頂針應傍骨,加頭箭腳或出頂針柱。傍骨或出頂針柱時,頂針一般用Φ3/32”或Φ7/64”,大件成品且膠位較厚時亦可采用Φ1/8”頂針。

  13、在有滑塊側抽芯和斜滑塊的模具中,頂針盡量布置于側抽芯或斜滑塊在分模面的投影面之外。如無法避免,則要加頂針先復位機構。頂針先復位機構圖詳見本章第節。

轉載請注明:轉載自環球塑化資訊 http://www.gzdingshuo.com/news/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gzdingshuo.com/news/17/pvc80452.html
免責聲明:本文"注塑脫模機構的設計原則"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PVC123無關。環球塑化所轉載的內容,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!如因作品版權問題需要處理,請與我們聯絡。電話:0769-38998777 郵箱:pvc@pvc123.com 新聞投稿 新聞投稿

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-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-免费在线观看特黄黄色视频-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